高考助手网

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来源:高考助手网

作者:

时间:2024-04-29 06:28:43

一、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4652名;

2、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2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7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4652名;

3、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1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4381名;

4、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1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1738名;

5、长沙理工大学(02)在上海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6575名;

6、长沙理工大学(01)在上海2020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1824名;

7、长沙理工大学(2)在上海2019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4753名;

8、长沙理工大学(1)在上海2019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4039名;

9、长沙理工大学(2)在上海2018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5440名;

10、长沙理工大学(1)在上海2018年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4460名;

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67 24652
2022 上海 综合 本科 467 24652

2、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上海 综合 本科 461 24381
2021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73 21738

3、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上海 综合 本科 453 26575
2020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74 21824

4、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上海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60 24753
2019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63 24039

5、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上海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56 25440
2018 上海 综合 不限 本科 460 24460
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长沙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湖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长沙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新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黑龙江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理工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长沙理工大学招生计划在山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陕西高考多少分能上长沙理工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招生计划在宁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招生计划在云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s://www.csust.edu.cn/cnxy/jwzx.htm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三、长沙理工大学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有22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4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宣部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