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

1、2022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江苏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735名;

2、2021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江苏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1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132名;

3、2020年青海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江苏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628名;

4、2022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江苏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143名;

5、2021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江苏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158名;

6、2020年青海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江苏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136名;

2024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江苏科技大学在青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江苏科技大学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青海 2022 理科 本一 403 7735 省政府
青海 2022 文科 本一 453 2143 省政府

2、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青海 2021 理科 本一 413 7132 省政府
青海 2021 文科 本一 456 2158 省政府

3、2020年江苏科技大学在青海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青海 2020 理科 本一 403 8628 省政府
青海 2020 文科 本一 451 3136 省政府
2024年青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河北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内蒙古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黑龙江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上海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江苏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在四川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江西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北京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江苏科技大学在贵州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江苏科技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另设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800余人。现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2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20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4个,本科专业6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10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现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2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50余人,博士1020余人。拥有双聘、特聘院士5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已为船舶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涌现出国防、海军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大国重器以及LNG船、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科考船的总建造师、总工艺师等行业精英。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获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获批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4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并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3项;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