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2022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0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3884名;

2、2021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184名;

3、2020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2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4283名;

4、2022年贵州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413名;

5、2021年贵州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8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300名;

6、2020年贵州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789名;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贵州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贵州 2022 理科 本一 503 23884 市政府
贵州 2022 文科 本一 573 5413 市政府

2、2021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贵州 2021 理科 本一 498 27184 市政府
贵州 2021 文科 本一 582 5300 市政府

3、2020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贵州 2020 理科 本一 525 24283 市政府
贵州 2020 文科 本一 575 4789 市政府
2024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江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2024年湖北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附2022-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新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2-201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系统官网登录入口:http://jwgl.bistu.edu.cn/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怎么样 口碑和学校评价好不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附2024年开设专业一览表
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什么档次的学校 值得报考吗
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985还是211大学 985和211是否入选
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几本大学 是一本还是二本
2023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排名最好的专业有哪些(王牌+特色专业)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长达84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学校现有5个校区,另有占地1200余亩的新校区正全面加速推进建设,一期工程竣工在即,2021年实现一期搬迁。 —FEATURE特色校园查看更多  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空间、办学、育人、治理、情感“五个环境建设”,持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连续多年获评“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并获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提名奖。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569人,研究生2426人,留学生130人。现有4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2套。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起薪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65人,其中69%具有博士学位,60.2%具有高级职称;学校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青年“国家人才项目”1人;“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3个;北京学者3人,青年北京学者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和市属高校创新团队16个;长城学者等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6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7人;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45人;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1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20人;中青年骨干102人。拥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44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3个,教育部*与创新团队1 个,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3个,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3人。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   学科实力持续增强。学校已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精准对接国家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学科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与清华大学共建学科1个。学校已通过教育部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结果公示。   科技创新优势突出。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2007至2009年,连续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2017年,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拥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29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校办科技产业资产总额超过5亿元。参股的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属高校中首家上市企业。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数83项,近三年新增省部级以上奖项8项。EDUCATION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