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来源:高考助手网

作者:

时间:2024-06-17 03:12:23

一、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

1、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5875名;

2、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6720名;

3、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6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26075名;

4、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5540名;

5、重庆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在福建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1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30949名;

6、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8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412名;

7、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9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872名;

8、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2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14455名;

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二、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2-2018年录取分数线统计数据

1、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2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51 25875
2022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74 16720

2、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56 26075
2021 福建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82 15540

3、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20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531 30949
2020 福建 理科 - 本科 580 14412

4、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19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9 福建 理科 - 本一 549 14872

5、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2018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数据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18 福建 理科 - 本一 552 14455
重庆邮电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北京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四川高考多少分能上重庆邮电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重庆邮电大学在云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招生计划在天津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重庆邮电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海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重庆邮电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重庆邮电大学学校师资介绍和最新简介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发轫于1950年,在抗战时期交通部邮政总局原址上开办邮政人员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先后举办西南邮电分校、重庆邮电学校和重庆电信学校;1959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重庆邮电学院,并开始本科教育;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招收研究生的10所院校之一;于1970年改建为电信总局529厂,1973年改建为邮电部第九研究所,1979年恢复办学。2000年由信产部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部市共建;2006 年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7万余人,其中研究生5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5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900余位。学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名誉校长、董事会主席。学校外聘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加拿大、美国、波兰、印度等国30余名院士及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