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一、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

1、2022年福建高考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类考生上广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6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939名;

2、2021年福建高考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类考生上广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569名;

3、2022年福建高考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类考生上广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799名;

4、2021年福建高考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类考生上广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670名;

5、2020年福建高考理科类考生上广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7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6092名;

6、2020年福建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广州大学(中外合作)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3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0096名;

7、2020年福建高考文科类考生上广州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58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985名;

2024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二、广州大学在福建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广州大学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福建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69 3939 省政府
福建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71 17799 省政府

2、2021年广州大学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福建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74 3569 省政府
福建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79 16670 省政府

3、2020年广州大学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福建 2020 理科 - 本科 574 16092 省政府
福建 2020 文科 - 本科 532 10096 省政府
福建 2020 文科 - 本科 581 2985 省政府
2024年福建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州大学招生计划在甘肃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2024年广西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2024年重庆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州大学招生计划在湖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4原创)
广州大学在河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广州大学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广州大学在广西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2024年海南高考多少分能上广州大学(附2023-2018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广州大学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广州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广州大学在湖北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18)

三、广州大学2023年最新学校简介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对接高质量发展、对接创新驱动、对接扩大开放),聚焦新工科、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250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4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71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9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44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16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25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30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5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8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学名师4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1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190人。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现已形成由大土木学科群、信息学科群、数字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物质科学与装备制造学科群等4个优势学科群辐射带动,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已进入前5‰。学校位列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9位;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大学第70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60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五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4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的课程200门。实施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33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