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山东大学获评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展示

来源:本网整理

作者:张东东

时间:2023-06-13 05:09:11

近期,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关于表彰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和第十五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获奖人员的通报》,山东大学共有61项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含特等奖)11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2项。山大视点网站整理汇总了这些获奖成果,并将成果一一进行展示,以进一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卓越研究、产出更多的标志性成果。

山东大学获评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展示

《医疗损害责任因果关系虚无陷阱及其化解—兼评法释【2017】20号第12条》(作者:满洪杰

在学术研究方面,通过对我国相关司法实践数据的统计与对比,发现医疗损害责任案件呈现原告胜诉率和医疗机构承担部分责任比率“双高”的局面,进而指出原因力减责是在医疗损害责任确立后对责任范围的限定,司法实践对原因力的运用不符合其规则,以原因力作为医疗损害责任的确立途径也有违比例责任的性质。对原因力的不当适用造成医疗损害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虚无,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有害的。有鉴于此,成果提出应建立多元化的因果关系认定机制,坚持以事实因果关系为原则,规范原因力减责,在特定情况下允许适用比例责任和生存机会丧失理论。

《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利益分配——基于信义义务的制度方法》(作者:潘林

论文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第一,论文将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利益竞争问题归结为组织秩序与合同秩序的冲突与失序,相较于流行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立场,这一理论解读不仅发掘了真实的利益冲突,也揭示了股债融合中利益竞争的私法根源。第二,论文阐释了公司法中程序这一制度方法在化解利益分配难题上的原理与技术。这不仅是将优先股与普通股的利益竞争诉诸组织法进路与信义义务制度的核心依据,也是重新审视我国公司法尤其是公司治理制度如何回应股债融合与金融创新的理论视角。第三,论文超越了具体司法审查标准,在法律制度微观适应与商事审判方法论的层面,将信义义务的制度方法凝练为程序与计算两个方面,进而通过程序与计算的观念和技术的比较,揭示这一关键性的公司制度在我国难以被激活的方法论与认识论根源。

《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考察》(作者:杨蕙馨)

著作《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考察》立足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全局统揽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的“面”上问题,对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复杂系统观下的深入讨论,弥补了以往研究仅窥斑未见豹的不足。著作在准确判断危机后经济全球化与新科技革命新趋势的基础上,立足全球市场与全球竞争视野,提出G-SCP(全球化-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以重点产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应用G-SCP范式的分析逻辑研究了新趋势下我国产业组织在市场结构的效率与优化、制造业的全球资源配置与整合、信息服务业的全球竞争与安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的全球竞争与社会责任等五项重大问题,为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新观点。

《面子与里子:明洪武时期中日“倭寇外交”考论》(作者:马光)

本文通过广泛发掘中国和日本的新史料与对旧史料的重新解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洪武中日“倭寇外交”问题重新进行深入探讨,匡正前人研究的错误之处,提出具有创见性的新观点。首创“倭寇外交”概念,为研究东亚秩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研究东亚关系史尤其是中日关系史时,我们必须跳出以往朝贡制度理论框架的束缚,从多角度考察双方交往的动态过程。通过对洪武中日外交复杂曲折历程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与邻邦交往中,朝贡礼仪只是面子,而国防安全才是里子,是影响两国外交最深层次的核心要素。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重新考察和理解东亚国际秩序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孝本论”与“仁本论”》(作者:曾振宇

在孔子去世之后的儒家内部,围绕仁与孝的关系形成了“孝本论”与“仁本论”的分野。《孝经》作者立足于为天下立法的高度,将孝论证为“天之经”“地之义”和“民之行”,孝跨越父子血缘亲情边界,向陌生人社会无限扩张与蔓延,衍变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大经大法。在社会政治领域,孝被论证为政治伦理,“以孝治天下”“移孝作忠”观念随之而生。《孝经》作者的哲学努力和社会政治蓝图的设计,引起儒家内部的高度警惕。因为建基于“孝本论”的政治理念,有可能导致儒家思想沦落成为“家天下”专制主义辩护的意识形态。孟子“仁本论”的初步建构,是对《孝经》“孝本论”的批评与反拨。孟子从心性论高度证明仁内在于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理性。仁是体,孝是用,在“亲亲”“仁民”和“爱物”三境界中,孝只是仁本在家庭伦理的实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不忍人之心”是“不忍人之政”的道德基础和文化精神。随着孟子“仁本论”的建构,标志着“孝本论”逐渐退居边缘,淡出儒家主流思想的舞台。汉唐已降,历代大儒皆自觉尊奉“仁本论”,并从不同哲学层面加以论证。

《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为分析对象》(作者:孙光宁)

《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为分析对象》一文发表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4期。该文章认为,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多个类型的指导性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以上应然价值。实证研究表明,案例指导的实践效果远低于制度初创时部分研究者的乐观预估和制度制定者的愿景。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只有极少数审判活动明确提及参照了相关指导性案例,绝大多数指导性案例并没有直接被裁判文书援引。重要原因之一是关于如何在裁判文书中援引指导性案例缺少具体规定。

《生态美学理论建构的若干基础问题》(作者:胡友峰)

本成果立足生态美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全面清理了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生态美学理论资源及其内在困境,厘清了当前生态美学研究所面临的四大基础问题:生态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问题;生态美学的渊源问题;生态美学的合法性问题;生态整体论问题。四个方面层层推进,最终就生态整体的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通过分析贝特森的递归认识论提供一种解决途径。递归认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空无”的思维方式能形成一种会通,即通过“实”来思维“虚”,在对眼前生态实景的审美欣赏中体悟到宇宙之美、生态圈之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等构成了贝特森生态整体审美可以比拟的范式。

《现象学视域下友爱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作者:陈治国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象学视域下的友爱哲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现象学视域下友爱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一文紧密围绕友爱的地位及其演变这一前沿性议题,首先着重探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友爱的基本地位及其诸种复杂情形,然后依次考察这种定位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德里达那里的重要回响、更新或转换,其间也深入探究了三位现象学家内部在此一问题上的互动与分野,由此,一方面努力揭示亚里士多德友爱哲学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在现象学领域的深刻效应,进而细微知著地洞察和辨析现象学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尝试在此关联中勘察、评估乃至前瞻现象学的实践面向。

《诗稗互渗与〈聊斋志异〉意趣创造》(作者:李桂奎

该论文从跨文体互文视角探讨了蒲松龄诗稗互文,别开生面地发掘了《聊斋志异》的文本创意。系山东大学文学院李桂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学写人传统及理论谱系研究”(15AZW008)的阶段性成果。该文以《聊斋志异》中的诗稗跨文体“互文”为个案,论述并得出结论说:这种文本互渗不仅是一种文意表达策略,而且还是一种审美创造手段。聊斋先生努力发挥“互文性”之意义再生功能,为这部小说传输了开掘不尽的叙事写人意蕴。该文为灵活巧妙地运用当今文论的“互文性”深入地领会中国古典名著提供了借鉴。

《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作者:张士闪)

《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一文聚焦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问题,从学者与民众的视域融合角度予以探讨,认为当代学者应继承传统知识精英“学以致用”“以礼化俗”等所表征的神圣传统,通过深度田野调查和文化共情,推进对乡村民俗传统的深刻认知与准确表达,并进一步赋予村落民俗志书写以多层级的文化意义,助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对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的葆育作用。

《财政分权、融资约束与税收政策周期性》(作者:石绍宾 尹振东 汤玉刚

本文从中国的经验事实出发,识别税收政策的周期性特征,并试图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给出一个税收政策周期决定的理论解释。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 第一,在样本观察期内,中国的税收政策总体上是非周期性的,但将国、地税部门分开看,二者具有相反的周期特征,受中央政府影响更大的国税部门执行逆周期税收政策,而受地方政府影响较大的地税部门执行显著的顺周期税收政策。第二,在财政分权框架内,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面临不同融资约束的角度理解这一结果。为此,我们在 Barro( 1979) 税收平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构建了一个同时包含税收和债务融资的中央——地方财政行为模型来解释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的异质性。第三,对理论逻辑中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初步检验。发现中央和地方债务融资约束的不同以及税收共享机制是导致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背离的可能原因。

夷狄行中国之事曰僭——南宋中后期辞赋的华夷之辨(作者:刘培

宋代的“华夷之辨”是认识宋代文化特征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从南宋中后期辞赋中 “华夷之辨”的思想来分析华夷之辨在宋代的具体变化,以期提纲挈领、勾勒演变轨迹和具体时代内涵。文章认为,华夷之辨是《春秋》大义之一,它要明辨的是华夏与四夷的不同。这包括所处地理、习俗与文化上的差异,其中,文化的差异是其核心。它既主张内诸夏而外夷狄,又推崇以华化夷,所彰显的是华夏本位主义,这也为后来的文化中心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休耕制与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作者:代国玺

大约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界逐渐形成共识,认为秦汉时期的北方地区属于以铁制农具为基础的连种制农业,较诸春秋之前以木石农具为基础的休耕制农业,生产力进步非常明显。有关秦汉土地制度、田税制度与亩产水平的研究,基本都是以此说为基调展开的。《休耕制与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一文根据出土简牍,指出休闲农作制是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的主要耕作方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与田税制度。

《苏诗评点资料汇编》(作者:樊庆彦

该书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有关省市、高校与科研机构图书馆为依托,通过广泛搜集,收录了自宋迄清的苏诗评点本四十五种,以清査慎行《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五十卷(清乾隆二十六年查氏香雨斋刻本)为底本,将所有旁批、眉批、夹批及总评、尾评全部收录,并依照原样放置,针对同一对象的所有批语均按评点者年代先后为序,整理出一套完整而有体系的文献资料,编撰成汇评本。并撰写凡例和评本提要,简述其书名、编选者、评点者、选评目的、评语内容、材料来源、版刻时地及特点,兼记馆藏旨在,亦涉及各本得失,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揭示了这些评本的基本面貌、内容价值。不仅为广大苏诗的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方便,省去亲临各馆藏地借阅的麻烦,也有利于苏诗的知识传播和大众普及。

《功用义对关系小句结构类型和解读倾向的影响——从现代汉语工具、材料、处所成分关系化的限制条件谈起》(作者:寇鑫

本文首次系统性梳理了工具、材料、处所三类旁格成分在汉语中的关系化类型,并着重展示了无空位旁格关系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发现了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类旁格关系句的分野。借助物性角色中的功用义范畴化功能,解释了无空位旁格关系句的生成机制,发现功用义的凸显对关系小句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充实并验证了功用义的语言学价值。通过并列、语境设计等测试方法,本文发现依靠功用义范畴化所形成的修饰结构具有个体修饰语的解读倾向。这一结论可以扩展至其他名词修饰结构中,适用于复合词和定中结构的定语成分语义类型解读。可见功用义在名词范畴化上的作用也影响了汉语定语成分的语义解读倾向。

《“能者居之”能够保护子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吗 ──母子公司“双向治理”的视角》(作者:徐宁 张阳 徐向艺)

本成果在论证“双向治理”视角并诠释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以上市子公司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管理者能力通过增加子公司价值创造、提升子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改善子公司融资约束状况等路径来抑制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在拓展性研究中,根据子公司CEO持股水平、CEO权力结构、CEO职业背景等CEO特征维度进行分组,对不同情境因素下管理者能力的抑制效应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子公司CEO持股水平较高、CEO两职分离、CEO复合型职业背景的样本中,管理者能力对母公司利益侵占行为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在子公司CEO持股水平较低、CEO两职合一、CEO单一职业背景的样本中,管理者能力的制衡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揭示了子公司管理者能力对第二类代理问题的作用边界。

《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ity》(作者:唐贵瑶)

在全球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环境下,融入环保理念的组织战略与经营过程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成果通过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确定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念维度,并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五个维度,最终成功开发出包含18个题项的效度和信度较高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量表。本研究成果为学者开展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有效推动了本领域的研究发展,引领了未来研究方向,也为企业制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参考,使学术研究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引导。

《业绩补偿承诺对标的企业的激励效应研究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作者:潘爱玲 邱金龙 杨洋)

业绩补偿承诺作为规范并购重组市场中各方交易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特色制度安排。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业绩补偿承诺对并购后标的企业业绩的提升具有激励效应,但相比于单向业绩承诺,双向业绩承诺并没有发挥更显著的激励作用。激励效应与承诺的业绩增长率呈倒U型的相关关系,随着承诺业绩增长率的提高,激励效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研究还发现,当实际业绩无法达到承诺值时,约定的惩罚方式会影响标的企业的业绩,且相对于现金赔偿方式,股权赔偿方式的激励效应更为明显。

《刘大年与新时期抗日战争史研究》(作者:黄广友)

文章梳理了20世纪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进程,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第一阶段是从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文章认为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抗日战争史研究旨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呐喊;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抗日战争史重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和回答新中国政权成立的历史必然性;第三阶段是进入新时期以后,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抗日战争研究思考和判断诸问题的坐标,开始由此前偏重阶级本位和政党观念,逐渐转向以民族本位和民族大义为重。这一时期,由于研究的客观性和求真意识明显增强,抗日战争史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

《中国出口扩张的健康成本——来自成年人发病率的证据》(作者:刘铠豪 佟家栋 刘润娟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重新审视“全球化”可能存在的隐形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迅猛的出口扩张为背景,首次系统地探讨了出口扩张的健康成本。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等数据库,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出口冲击降低了成年人的发病率,而出口引致的空气污染冲击(包括二氧化硫污染冲击、氮氧化物污染冲击和粉尘污染冲击)均增加了成年人的发病率,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作用求和之后发现,出口扩张总体而言增加成年人生病的可能性为1.23%。无论是进一步采用安慰剂检验、扩展回归模型、添加更多变量、替换解释变量,还是重新定义成年人年龄范围,本文结论均比较稳健。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出口扩张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条件、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环境质量三个路径影响成年人发病率。异质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出口冲击和出口引致的空气污染冲击对发病率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疾病种类、城乡、不同类型技能的劳动力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性别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在估算贸易福利时,如果仅仅考虑工资,那是不全面的,应该考虑健康成本。考虑到出口扩张对成年人健康所产生的负效应,对贸易福利重新估算后发现,该负效应相应的医疗成本腐蚀了其贸易福利的13.60%。

《山东解放区新闻史(1937-1949)》(作者:王华

本成果完整地表述了山东解放区的新闻宣传事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十三年当中经历的尝试、进步、挫折、成就、经验,详细考察了山东解放区新闻事业在红色新闻业乃至整个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它不仅有助于繁荣解放区新闻史研究,而且有助于研究山东地方社会史、中国新闻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与教育,对于进一步继承红色新闻文化,促进******************新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论晚清易学之转向》(作者:林忠军

该文以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和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语境为视域,论述了晚清学者和易学家通过重新思考与解释易学中汉学与宋学、象数与义理、道与器、变与不变等关系问题,探索救亡图存、富兵强国的心路历程及其为化解当时社会的危机所提出的种种方案,分析了他们在突破传统易学的形态、走向用西方文明解释易学新理路、实现了易学范式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及问题。

《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作者:杨华

本文系统考察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范式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的变迁、“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史”转向;主要探讨“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过密化”“大分流”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施坚雅模式”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美国的中国学研究为何不断出新,国内学界借鉴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利与弊,以及如何更好应对西方话语体系等问题。

《金朝内迁女真人猛安数量考辨》(作者:范学辉

猛安谋克,既是金代女真人的社会组织单位,又是金朝军队的编制单位。内迁猛安谋克,是指在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迁都燕京(中都)前后的天德、贞元、正隆年间(1149-1160),将部分军政合一之下主要作为女真人社会组织的猛安谋克内迁至中原地区。对于金代政治史而言,内迁猛安谋克无疑是大事,被古今史家公认为解读金朝兴衰成败的一大关键所在。但是,由于《金史》等史籍记载的阙如,研究者迄今仍难以得出金朝内迁女真猛安谋克之准确数量,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众多相关问题的准确把握。本文详据史籍、方志及石刻史料,在对前人观点进行必要辨析的基础上,重新断定金朝实内迁女真人约为40猛安。

《Total-factor carbon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 bootstrapped non-radial Malmqusit index analysis》(作者:张宁)

本文通过梳理不同行业关于能源环境评估的现有文献,识别出如何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研究问题,在现有能源环境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Bootstrap非径向曼奎斯特指数测度该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不仅对客观地分析各环境效率相关成分来源提供理论模型依据,也对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学语言在电子文化语境中的变异》(作者:黄发有

本文从社会文化变迁、文学潮流更迭的角度,深入考察了新世纪以来文学语言变异的具体表现及其深层根源,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对文学语言视听化、网络文学语体杂糅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细致分析与价值评判。本文材料翔实,逻辑清晰,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意义。其一,将文化研究和审美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将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有机结合起来。其三,论文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作者:曹现强

“获得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常常以“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作为“获得感”的同义词,对“获得感”的学理内涵缺乏细致讨论,这一缺憾不仅使得学术研究难以准确把握中国国家治理实践的价值导向与目标,更难以从“中国实践”出发,搭建理论与现实对话、国内外学术对话的基础。本研究针对这一知识空缺,紧扣“获得感”的现实意义,在深入辨析“获得感”与“幸福感”等概念关系的基础上,以“对客观获得的主观感觉”为概念中轴,强调“客观获得”的多元维度和发展维度,强调“主观感觉”的客观基础与公平包容。本研究对“获得感”这一概念的阐述,超越了以往研究成果“以感论感”的观念窠臼,开创了“获得感”学术研究的“中国化”先河,体现了“获得感”与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统一,为后续学术研究锚定了对话争鸣的理论基点,更为建立******国家治理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远方图物:早期中国神灵考古探索》(作者:王青

本书以早期中国的神灵考古为主题,共收入论文20篇。“早期中国”是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始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下至商周时期。本书以考古出土的玉器和镶嵌铜牌饰为基本素材,并结合古代文献记载,集中探讨了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及其演变历程,深入探索这一历史阶段精神信仰和艺术传统的形成过程,填补了神灵考古领域的研究空白。本书还详细复原了一批考古出土的神灵形象,系统收集了一批流散于海外的珍贵收藏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早期中国的神灵考古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