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嘉应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每所大学都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设置,各项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和金额,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嘉应学院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相关知识点。

嘉应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一、嘉应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及多少钱

嘉应学院奖助学金设置情况

(嘉应学院)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人数或比例
国家资助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奖励8000元全校奖励43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奖励5000元全校奖励900人
国家助学金人均3300元/生/学年全校约资助3851人
国家助学贷款根据学费、住宿费的总额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无限制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无限制
地方政府资助广东省大学新生资助每人不超过6000元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每生每年10000元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专科生一次性资助10000元,本科生一次性资助15000元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资助每人每年7000元根据实际入学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名额确定
广东省参加“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退费标准为本专科每生每年8000元(艺术类和特殊教育12000元)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补助金3000元/人无限制
校内资助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一次性发放300-2000元无限制
困难学生返乡路费补助100-500元无限制
校内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一等1200元;二等900元;三等600元20%(一等3%,二等7%,三等10%)
专业技能竞赛获奖奖励50-1500元无限制
考取研究生奖1000元无限制
社会奖助学金叶剑英基金奖学金5000元12人(含医学院1人)
侯庆麟奖学金1000元根据评审上一年度侯庆麟奖学金基金产生的利息而定
勤工助学固定岗位:每月约200-500元;
临时岗位:每小时12元
约888个岗位
广东省大学新生资助(学校自筹资金资助)每人不超过6000元根据当年学校提取的学生奖助基金金额确定名额
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住宿费。入学后,我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措施给予资助无限制
学费减免分全免和减免无限制

二、嘉应学院相关文章分享推荐

2022年嘉应学院专业排名,附特色重点王牌专业名单2022年嘉应学院选科要求对照表在重庆,嘉应学院专业选科重庆要求嘉应学院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嘉应学院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嘉应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统计(附2019-2020年历年分数线)2021年嘉应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2021年嘉应学院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2021年嘉应学院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嘉应学院地址在哪里几个校区,哪个城市哪个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嘉应学院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

三、嘉应学院介绍

嘉应学院是一所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多人,成教学生近1.1万人。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现有4个校区,本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至今已有108年的办学历史,经历了65年的中专教育、22年的大专教育,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4年新增为广东省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以“良好”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高校;2021年办学体制由“省市共建”调整为“省属本科高校”;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