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西北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来源:高考助手网

作者:李盛同学

时间:2023-06-14 18:05:02

每所大学都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设置,各项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和金额,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西北大学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设置的相关知识点。

西北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一、西北大学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及多少钱

西北大学奖学金设置情况

西北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资助人数或比例
国家资助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奖励8000元 全省每年约1400人
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奖励5000元 全省每年约30000人
国家助学金每年:特困3800元;一般贫困2800元占全省在校生27.91%,其中:特困10.92%;一般贫困16.99%
国家助学贷贷款根据学费和住宿费确定,本专科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无限制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根据征兵部门批准名额确定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全省平均7723人
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无限制
学校资助临时困难补助一次性发放1500元,一学年不超过3000元。无限制
学费减免每年:减免963—6050元学费减免分半免和1/4减免两个等级。申请减免学费的学生人数应严格控制在学生总人数的5%以内,其中半免的学生不得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
勤工助学定岗位:每月约260-300元;临时岗位:每小时12元。约260个岗位
优秀本科学生奖学金每年:特等10000元;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三等600元;优干1000元,单项200元。45%(特等10人,一等10%,二等12%,三等12%,优干3%,单项8%)
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西北大学助学金每年:6000元每个年级资助名额为42名。
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每年:奖学金20000元,助学金10000元。奖学金12名,助学金12名。
中国海油大学生助学金每年:助学金5000元助学金20名

二、西北大学相关文章分享推荐

(一)、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奖学金标准助学金评定标准,一般多少钱什么时候发

(二)、西北大学召开硬地滚球和盲人门球赛前工作部署会

(三)、2022年西北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西北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四)、西北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五)、西北大学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统计(附2019-2020年历年分数线)

(七)、西北大学现代学院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附专业分数线

(八)、西北大学物理学院党委组织召开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新学期工作

(九)、西北大学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十)、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三、西北大学介绍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研究生院,89个本科专业,其中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8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国家“*”项目入选者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0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