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成了必要的一步,不同的考生选择的科目不同,可以报考的专业也不同,本文高考助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对照表,北京考生如果想要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参考以下专业选科对照表数据。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一、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级别学历层次选科要求
1哲学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2金融工程
(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
有硕士点的专业,有博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3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有博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4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有博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5国际政治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有博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6社会工作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7汉语言文学--本科无科目要求
8英语
(法律英语方向)
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9德语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10翻译
(法律翻译方向)
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11新闻学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12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无科目要求
13应用心理学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14工商管理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15国际商务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序号专业名称专业级别学历层次选科要求
16公共事业管理--本科无科目要求
17行政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硕士点的专业本科无科目要求
1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法治信息管理方向)
--本科物理

二、中国政法大学相关文章分享

(1).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录取规则和录取条件顺序政策解读2022参考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2).中国政法大学是几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有专科吗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3).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学费一年多少钱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最新)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4).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新生宿舍条件图片环境怎么样,有独立卫生间吗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5).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大一新生开学时间安排,新生什么时候开学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6).中国政法大学怎么样 附就业前景和就业率数据报告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7).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中国政法大学 附2021年最低分数线和位次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8).中国政法大学多少分能上2021 附历年最低分及录取位次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9).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专业,具体院系和比较好的专业名单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10).2021中国政法大学最新排名,在北京排名和全国排名数据

2024年中国政法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专业选科北京要求

三、中国政法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学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学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5月3日,**莅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