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助手网

北京248分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来源:高考助手网

作者:

时间:2024-06-11 23:04:39

俗话说“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北京高考出分后,考生和家长再次面临志愿大考:如何能把拼搏得来的分数运用得当,上如愿大学?此篇攻略帮大家介绍关于北京248能上什么大学,具体可以报考哪些公办大学,以及如何根据分数选择适合的大学。

2024年北京248分能上什么大学,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一、北京248能上什么大学

北京高考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分为分差法和位次法,我们有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得知,北京248分能上的大学名单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今年北京248分高考有哪些冲稳保院校名单呢,可以在下面系统一键生成:

高考Ai志愿助手:网站功能数据最全的网站,系统功能比较齐全,内含20余个功能模块,从分数录取到院校专业介绍,涵盖全部填报筛选大学的功能组,为考生及家长节约筛选时间,通过高考志愿智能推荐、志愿咨询、前辈观点等板块,高考考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高考目标院校。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zy.gkjzy.com/

二、北京248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2 244 44808
2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2 239 44837
3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2 241 44808

高考志愿一定需要填满吗

高考志愿表没有强制规定要填满,但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考生用好志愿表,充分表达自己的报考意愿,尽量填满每个批次的院校志愿以及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的相关专业志愿。

专业志愿不填满将会增加考生不被录取或被调剂的风险。因为目前各大院校的专业招生跟计划人数、报考人数以及招生省份息息相关,少填一门专业都会大大提升个人录取的不确定性。

因此,虽然报志愿的时候专业可以不用填满,但建议考生仍要一一报满,尽可能地降低不必要的报考风险。

会被调到没填的专业,如果能填满,尽量还是填满,最起码告诉学校你的专业倾向性。让学校真的要调剂也会慎重考虑。

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就容易出现滑档或退档。所以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前面几个志愿上,还是要多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如果不想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选择院校,也可以找类似的或者可以接受的院校找出来,填满剩下的空白。如果用不到最多就是浪费点时间写字,如果用到了也算是给自己的机会。一旦退档可能面临复读或无法读大学的结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北京高考状元名单2024年是谁 附往年北京高考状元学校分数
北京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名单分数
北京高考第一名是谁2024年 附往年高考状元分数
北京历年高考状元是谁及分数多少分
北京高考最高分是谁 附历年高考状元成绩
2024年北京高考状元名单是谁多少分
2024年北京市高考状元是谁哪个学校最高分多少分
2024北京高考状元哪个学校名单是谁多少分,附历年状元分数和名单
北京的历年高考状元分数和学校名单(汇总)
2024年北京高考状元是谁(最高分哪个学校)
2024年今年北京高考状元最高分是谁,状元多少分哪个学校
2024年北京高考最高分状元是谁,今年最高分多少分

三、近几年北京248分录取的大学名单一览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科目/批次 省份 年份 最低数 位次
1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2 244 44808
2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2 239 44837
3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2 241 44808
4 北京交通大学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0 254 46317
5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0 235 46408
6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0 251 46317
7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0 243 46369
8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0 240 46369
9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民办 /专科 北京 2020 233 46408
10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公办 /专科 北京 2020 237 46408

志愿填报选学校和选专业不必太纠结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婚丧嫁娶。可以说,正是这些“选择”勾勒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生轨迹。在所有的选择题中,大学入学的志愿填报无疑是最让人纠结的一道。

最近,国内各地的高考考生开始陆续填报志愿,除了极少数“考霸”之外,大多数人都面临一个“鱼和熊掌”的选择:分数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是挑一个名气更大的学校,还是选一个实力更强的专业?

学校优先论者认为,好学校拥有较强师资力量、优质生源水平以及较高社会认可度。读名校不仅意味着能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还能在擅长用学历给人贴标签的职场获得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专业重要论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只有符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专业才能激发持久学习动力,真正学好用好,而且专业伴随人的时间恐怕远远超过学校那几年。

细细想来,这种争论其实很有点通识教育对决专业教育的味道。不过,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学校与专业选择的矛盾是否真就那么大?

一位在加拿大留学的朋友告诉笔者,她身边的年轻人在做这道选择题时更多是从自身条件、爱好和职业理想出发。很多人在读完大学本科之后会再去读专科学校,学习自己所需的一技之长。而在求职时看重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美国,学生们在面临学校和专业选择时同样不会过于纠结。

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背景下,劳动者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只不过,学校作为重要的学习场所,其学习氛围、教学质量乃至掌握的社会资源都将对一个人的专业素养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学校要重实不重名。

当我们跳出这道选择题时便会发现,学历、专业背景其实都是提高个人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的一种手段,非名校的人就一定不优秀吗?翻开历史,扪心自问,这些答案本身并不难找。真正难找的,或许是令我们纠结的原因。

在家庭,很多父母空有望子成龙的热情,却没能静下心来倾听子女的人生理想;在中学,老师不厌其烦地讲授各种知识,却鲜有课程告诉孩子们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职业道路上有哪些差别;在职场,一些公司忙着借招聘会之便宣传自己,却不愿多花点时间和不同学校的求职者聊一会儿……

其实,从个人兴趣及规划出发,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本不应该是个非常大的问题。但当学生们拿着高考成绩单去讨论自己的分数“够”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时,学校和专业便由互补品变成了替代品,分数也就更像金钱,岂有不纠结之理?


相关推荐